我不清楚我朋友的公司,因此不敢妄下判斷。但直覺告訴我,即使如香港政府這間百年老店,這般有規模、上軌道的機構,內審人員也不難找到很多頗值得關注的問題,何況我朋友這間公司?我常說,內審是要去看應該看的東西,而我朋友會不會花了心機時間,去看了些根本不值得去看的地方,以致結果出現clean report?
誠然,事實上好些公司的內審部門,本質上只是花瓶一個,若我朋友的部門也屬同一種類,那麼常出些無傷大雅的報告,甚至是clean report,就實屬正常。
其實,好多時在內審人員未作審查之前,有好多人早早已經心中有數,知道那裡是有問題的了,這些人包括Auditee(被審計單位),甚至是內審人員作報告的對象(例如董事成員)。
Blog友Bittermelon在他的文章《審計報告「濕碎」?平機會委員給我的啟示》提到,有些Auditee會批評內審報告「濕碎」、「無事搵事來做」。依我看來,若內審報告正正抓著問題所在,批評內審報告「濕碎」、「無事搵事來做」,往往是Auditee努力為自己開脫的技倆之一;相反,若內審報告確實是「濕碎」、「無事搵事來做」,Auditee反而容易會接受,因他會相信,反正無傷大雅,即使報告上到最高管理層,被取笑的只會是內審,不會是自己!
另外一種有可能視內審報告「濕碎」、「無事搵事來做」的人,可能就是內審要匯報的對象 -- 最高管理層或者審計委員會(Audit Committee)了。若內審根本是那公司的花瓶,那麼就大家happy;否則,這個內審師肯定沒有前途了。
你的朋友既然到了要出clean report的地步,其實這就是進行VFM audit的時候到了,在公在私,你的朋友可以考慮一下。
回覆刪除Bittermelon,
回覆刪除坦白講,我是懷疑他做花瓶job多過是Technical的問題。因他說他們是 compliance approach, 主打 transaction test...